082025-09
阿里巴巴联合领投自变量机器人最新一轮10亿元人民币融资
9月8日最新消息显示,深圳总部的初创企业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完成A+轮融资,单笔融资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阿里云及具有国资背景的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HSG资本以及现有股东美团、联想之星等机构共同参与了本轮融资。(创投家CLUB)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
9月8日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5000家,并设立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及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062025-09
【“深空经济”概念框架出炉,全球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9月6日快讯: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于安徽合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首次构建"深空经济"理论框架的同时,全面梳理出十大核心产业方向,并预测到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量级。根据规划路径显示:未来1至5年间我国航天产业将加速推进大规模低轨卫星互联网、导航增强系统及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组网建设工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便捷精准的空间信息服务;而面向5至10年的战略部署则聚焦于空间技术从近地轨道向中高轨道及深空领域的延伸拓展工程——通过高效开发太空环境资源、规模化利用空间能源体系等创新举措来驱动太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并加速产业化进程。(广角观察)
【通义千问:推出Qwen3-Max-Preview】
9月6日最新消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通义实验室正式发布超大规模语言模型Qwen3-Max-Preview。这款目前通义系列参数量最大的模型已突破1万亿规模上限,并已同步开放公测通道。通过Qwen Chat平台及阿里云API接口均可直接调用该模型服务。根据权威基准测试结果,在综合性能指标上该版本已大幅超越此前同系列最优模型Qwen3-235B-A22B-2507。内部技术验证与首批试用用户的实际反馈均证实:新版本在多轮对话理解能力、复杂任务处理效率以及指令响应精准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广角观察)
【OpenAI预计今年总营收130亿美元,2030年的营收将比此前预测高出约15%】
9月6日,OpenAI官方表示今年运营资金消耗将突破80亿美元大关,较年初预测值增加约15亿美元,并预计至2029年累计资金消耗或将达到1150亿美元。该公司同时披露全年总营收有望突破130亿美元量级,其中ChatGPT产品线贡献近百亿美金核心收入;其2030年营收预期较此前预测上调约15%。(广角观察)
052025-09
OpenAI宣布建设人工智能就业平台
9月5日电,OpenAI应用业务总监菲吉·西莫于当地时间9月4日宣布,正加快推进OpenAI Jobs平台建设。该平台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与员工技能。OpenAI承诺到2030年为1000万美国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认证。(广角观察)
智元机器人等入股江苏华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9月5日获悉,天眼查数据显示,江苏华芯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4日正式更名为江苏华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新增两家战略投资者——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关联企业)及南京浦口开发区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同步完成注册资本增资程序,注册资金由1000万元增至约1176万元。(数据来源:天眼查)
消息称OpenAI计划与博通启动AI芯片大规模量产
9月5日最新消息显示,据相关报道透露,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正与半导体巨头博通展开合作,并计划于明年正式启动其自主研发的AI芯片量产项目。(广角观察)
月之暗面宣布Kimi K2模型更新,上下文长度扩展至256K
9月5日,月之暗面正式推出Kimi K2模型的最新迭代版本0905。此次升级将最大上下文长度扩展至256K,并实现了每秒60至100个token的高效输出速率。目前其配套应用及网页端已全面完成版本更新,用户可直接体验新版模型性能提升带来的优化效果。(广角观察)
OpenAI将于明年推出AI赋能招聘平台
9月5日,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OpenAI宣布将于2024年正式上线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招聘平台。该平台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雇主与掌握前沿AI技能求职者之间的精准对接通道,并同步启动"百万技能认证计划"——目标在2030年前完成对美国千万名劳动者的专业认证培训。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确认将为旗下160万美国员工全额承担该项目费用。
这一战略举措在白宫召开的人工智能教育峰会上正式对外披露,标志着OpenAI正加速布局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此举不仅将重塑职业认证标准体系,更可能与职业社交平台领英形成直接市场竞争态势。面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因智能化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变革挑战,OpenAI首席执行官菲吉·西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的技能认证体系帮助劳动者把握技术革命机遇,在验证专业能力的同时开拓新型就业空间。"(第一财经)